众所周知,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,1纳米微1/100万微米,即1毫微米,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,制造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、有效部位、原药及其复方制剂。前期研究表明,对某些矿物药进行纳米化处理,可出现某些新的药效学特性。纳米中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,增强临床疗效,而且方便携带,节约药源。与微米中药相比,纳米中药大的特点是改不了中药的药学特性。
必须肯定,纳米中药对于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中药的质量和水平,具有重要意义,但是,纳米中药远非完美,,中药的成分十分复杂,且机制不明,对其进行纳米化处理,通过纳米颗粒的改性作用,有可能使某些中药原有的缺陷得以纠正,疗效增强,但也可能适得其反。如经纳米化处理后有可能成倍增强中药的A效应,也有可能明显减弱B效应,还有可能产生原本没有的C效应和D效应。在毒副反应方面,亦可能出现类似的变化,这种纳米化后中药有效成分和药效学的不确定性,将给药物质量的稳定可控留下隐患。其次,纳米中药的范围应有所限制,如果限定在某些含低分子、无机分子或难溶性的矿物药,则具有重要实用价值;但若将纳米化范围推而广之,甚至包括中药饮片,则需谨慎,不能为获得纳米微粒而损坏了药物的有效成分。每味中药饮片就像一个含有众多化合物的仓库,人们对其有效成分与非有效成分还认识不清,仓促对其纳米化处理有可能得不偿失。同时,目前纳米颗粒的制备成本过高,原本以质优价廉取胜的中药经纳米化处理后,将失去价格优势。因此,即便纳米中药在技术上成熟,也可能将因价格因素而难以推广。后一个问题,纳米中药由于粒度超细,可能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,增加保质和储存的困难。
虽然国内对纳米药物情有独钟,但上并没有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所有药物的趋势,而主要是用于改造某些难溶性药物,或保护某些特殊活性药物。前者目的在于改善提高生物利用度,如纳米钙。后者主要是控制药物的释放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,如口服活性肽等。